樓納露營服務中心設計始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基本竣工投入使用。位于貴州省興義市東部山區(qū)的樓納村大沖組“建筑師公社”——群山環(huán)繞下的一塊閉合盆地之內,用地西側靠山,東側臨道路和水塘,場地內原有兩戶相鄰的院落民居,拆除后遺留下房基和部分石墻。
△ 場景印象草圖
作為公社露營基地的配套服務中心,包含更衣休息、餐廳、咖啡、會議、辦公等功能。試圖保留當代的視角,創(chuàng)造一種“熟悉的陌生感”,而非將視線局限在所謂的“傳統(tǒng)”,在空間記憶、地理環(huán)境、在地建造三個層面上做出了回應,探索一種包含隱喻的、在土地中自然生長的現(xiàn)代性。
△ 構思草圖,介于景觀與建筑之間的營造
△ 西南側鳥瞰 ?張廣源
△ 東側人視 ?張廣源
△ 東南側鳥瞰 ?張廣源
新建筑被視為老宅的延續(xù),保留老宅房基、輪廓尺寸和石墻遺跡,設置火塘、院落及“寨門”,讓過去的空間與尺度隨之延續(xù)在場地中,小溪接通山泉,保留場地中的老井,采集天然水資源為景觀和生活所用,層層石階時而隆起、時而下陷的起伏形態(tài)是對樓納大尺度喀斯特地貌、地質環(huán)境的象征性重現(xiàn),整個建筑猶如巨石匍匐于當?shù)靥赜械目λ固亍梆z頭山”腳,與樓納的獨特地景融為一體,當人從田埂間望去,所見既是大地向山林隆起的一部分,又是一個可以自由登高觀景的平臺,亦是一個溫馨的居所。
△ 南側人視 ?張廣源
現(xiàn)代公共功能的置入順應原有老宅的位置關系,以院落的方式圍合,同時將兩個宅基之間的空地設置為第三個內院,一側向陰翳的自然山林敞開,當人們從開闊地帶逐步進入安靜的院落及屋后綠蔭下的廊道,一種在公共環(huán)境下的私密感被逐漸誘發(fā)。
△ 內院人視 ?張廣源
△ 中部庭院看向南院正房,南院殘留的老墻與新墻并置 ?張廣源
△ 中部檐廊,建筑的厚重創(chuàng)造了蔭蔽并與強大的自然相融 ?張廣源
△ 咖啡廳人視 ?張廣源
各個房間的屋面通過平臺和階梯連接成一體,將火塘、廣場、庭院、水池等地面的多樣活動引向屋面,整個大沖組的山水地景盡收眼底。
△ 由東側道路看北院 ?張廣源
△ 由場地南側望向屋頂平臺_活動被從地面引向屋面 ?張廣源
△ 由南院屋頂北望 ?張廣源
△ 場地北側水塘,從山泉及降雨獲取水源,并分擔泄洪壓力 ?張廣源
△ 由建筑屋頂北望水塘,山中雨水可由水渠匯入池塘 ?張廣源
△ 由屋頂平臺眺望,山水盡收眼底 ?張廣源
△ 屋頂平臺北望 ?張廣源
當?shù)厝藢⒒炷僚c多種在地材料(尤其是石材)結合,形成墻角、門頭、挑檐、挑臺、樓梯,服務于在地生活的空間創(chuàng)造,并因其跨度及可塑性,極大豐富了民居的空間類型,在構造設計上沿用這些做法,并改良其工藝,發(fā)掘其塑造空間的潛力,使之為現(xiàn)代空間服務。
△ 施工照片,混凝土砌塊加固結構并銳化建筑形體 ?陸少波
△ 樓納民居,混凝土與石墻毫無違和感地拼接 ?李興鋼
餐廳使用的混凝土十字柱是當?shù)厥鍪种母牧?,較大的支撐跨度為室內使用創(chuàng)造了靈活性,同時解放了建筑立面,使其如同一個漂浮在水上的亭榭。
△ 餐廳人視 ?張廣源
△ 場地北部望向餐廳,建筑內外通透猶如水上亭榭 ?張廣源
△ 由場地東北角望向北院 ?張廣源
△ 由東側道路望向南院 ?張廣源
設計圖紙
△ 總平面圖
△ 平面圖
△ 軸測圖
△ 東立面圖
△ 北立面圖&南立面圖
△ 庭院剖面圖
△ 樓納詳圖
△ 樓納詳圖
△ 模型
項目信息
項目類型:社區(qū)中心
項目地點:興義,中國
建筑師:李興鋼建筑工作室
面積:306 m2
項目年份:2017
攝影師:張廣源,陸少波,李興鋼
廠家:Bentu, Hongya Zhuyu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ke Juji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主創(chuàng)建筑師:李興鋼
設計團隊:李興鋼、譚澤陽、陸少波、侯新覺
委托方:貴州省樓納建筑師公社
結構設計:趙廣海
施工方: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自然養(yǎng)心,回歸本質生活!不以硬件堆砌,不以繁華喧鬧!
也許過段時間長一些苔蘚會好看點,現(xiàn)在建筑和地面的紋理太花了,有點突兀。
看不懂
有點看不懂~當然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