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建筑,作為城市的標志性空間節(jié)點和視線磁石,在追求卓立不凡之時,對城市與周邊環(huán)境也應保持足夠的謙遜友好,與城市有機相融,和諧共生。矗立于贛江之濱的南昌商務新地標——南昌新力中心,天華全程設計,彰顯卓越設計和東方智慧的美學價值,呈現(xiàn)地標與文脈、建筑與城市、形式與功能的相生相成。
全景圖(攝影:方?。?/span>
南昌新力中心,踞朝陽核心的濱江CBD中軸之地,西臨千里贛江,與紅谷灘中心世界摩天群樓隔江相望,與朝陽大橋咫尺相依,位于大橋的“橋頭堡”位置,有著代言濱江商務區(qū)、打造朝陽洲新城門戶式地標的城市責任。承前啟后,作為新地標,它傳承南昌的城市文脈,也引領南昌的未來。
全景圖(攝影:方?。?/span>
南昌新力中心200m高、三維曲面玻璃幕墻的挺拔靈動塔樓,作為門戶式地標給從朝陽大橋由對岸駛來的人以欣欣向榮的深刻印象,使整個贛江沿岸天際線更富動感與多樣性。建筑拔地而起螺旋上升,在正對朝陽洲大橋的方向達到最高點
流線型外觀(攝影:方?。?/span>
南昌新力中心總平面采用帶弧形的三角形,化解了尖銳的感覺,且合理避開與周邊擬建建筑之間的視覺干擾。三角形切角核心筒壓縮了核心筒面積,創(chuàng)造了更自由開敞的空間,連續(xù)的流線形平面形式使辦公空間的景觀視野最大化,最大程度增加了其沿贛江的觀景面,創(chuàng)造了270°觀江視域。設計層面的前期考量,為業(yè)主創(chuàng)造了更多商業(yè)價值。
與贛江關系(攝影:方?。?/span>
為實現(xiàn)單柱廊效果,結構設計師通過兩根小鋼柱一組包成單柱的效果,既滿足結構受力,也實現(xiàn)了建筑效果;根據建筑師提出的最佳柱廊間距效果,采用了6組柱方案;為實現(xiàn)雨蓬曲面并呈現(xiàn)截面尺寸漸變的效果,結構設計師在柱頂采用內骨架先挑梁、然后在挑梁外挑板的形式,完美實現(xiàn)了“空中飄帶”的效果。
緞帶雨棚(攝影:方?。?/span>
大雨蓬由地表逐漸升起,曲面化的屋面成為建筑與地面完美的過渡,具有與立面和景觀相呼應的動勢。大雨蓬解決了出入口落客等功能需求,也保證了消防環(huán)道的暢通,同時在節(jié)點設計上集成了排水與照明。流線型的造型具有較好的引導性,與周邊的環(huán)形立交的動勢也產生呼應。南昌新力中心底層空間結合景觀設計,對城市展現(xiàn)友好的開放姿態(tài)。
夜景(攝影:方?。?/span>
為了避免設備用房及機電管線對室內空間的破壞,結構設計中將核心筒的布置與設備用房結合考慮,通過雙連梁、型鋼剪力墻的設置來控制混凝土梁、墻對設備管線穿越的束縛,使機電管線通過雙連梁間隙、型鋼加強后的墻洞中隱蔽穿行,使整個辦公使用空間感覺純凈、簡約。
室內環(huán)境(攝影:方健)
為了打造卓越辦公空間,新力地產與天華為南昌新力中心打造了4.2m高闊層高、地下雙層超大專屬車庫,并選用了速賓停車系統(tǒng)、17部高速三菱電梯、摩恩、松下機電等高端設備,采用智能化系統(tǒng)、新風系統(tǒng),深入思考使用者的真實體驗,于可見與不可見的細節(jié)全面打造最優(yōu)的辦公建筑。
室內環(huán)境(攝影:方?。?/span>
圖紙
總平面
軸立面圖
軸立面圖
軸立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南昌新力中心
建筑事務所: 上海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chuàng)建筑師: 陳易、詹陽、劉奔
設計團隊:沈俊彥、黃志強、李蘇洋、潘筱皎、袁為富、姜修乾
項目詳細地址: 江西 南昌
項目完成年份:2017
建筑面積(平方米): 90895
攝影師: 方健
其他參與者 (合作方,業(yè)主,顧問團體等等)
業(yè)主: 新力置地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 上海深圳奧雅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 廣州城市組設計有限公司
建筑后期團隊:張際鋒、黃先岳、楊國華
結構:李偉興、曲宏、謝士華、胡俊、張小連、徐欣然
機電:沙高峰、張守峰、孫婧
上海中心精簡版
造型有點像上海中心。。。
之前就看過,一直想說看到后第一眼就感覺像一顆大苞米
設計來設計去 還是簡約的好看
慢慢就是包谷一個,說得高大上
上海中心大廈縮小版